启动5G智慧教室,牵手名校专家团队,黄浦推动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建设!
  发布者:校办   日期: 2020-12-17 

  12月16日上午,黄浦区以“信息技术智慧赋能,育人方式创新变革”为主题,在卢湾高级中学召开推进国家级“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建设工作会议,旨在进一步用“教育信息化”这把钥匙来破解制约教育发展的难题,促进教育的创新与变革。
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市教委主任王平,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钱旭红,黄浦区委书记杲云,副区长李原出席会议。

   会上,黄浦区教育局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系签订合作协议。根据协议,黄浦区将在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区域数据治理技术方案及服务、基于学习分析技术的教学改进研究、基于教育大数据的综合素养评价和决策的咨询服务等方面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上海数字化教育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展深入合作。杲云在会上发表致辞。他表示,智慧城区赋能智慧教育,智慧教育也必将成就智慧城区。今后,黄浦区将在系统联通上下功夫,在数据归集上做文章,在智能化教与学上求突破,继续打造黄浦智慧教育的靓丽名片,让黄浦教育更加睿智、更有温度、更具活力!

  随后,王平、钱旭红、杲云共同启动上海市卢湾高级中学5G智慧教室。该智慧教室打造的5G全息互动课堂是教育部“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课堂”等“三个课堂”的升级版方案,以5G技术为基础,与全息技术进行融合,用于学校连接各地名师教学,满足多方师生同时参与互动教学,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习体验。同时,虚实叠加的全新教学场景,让在现实中难以呈现的教学难点得以解决,让书本上的知识活起来,帮助教师更好地传授知识,课堂的互动性更强,趣味性更浓。

  在黄浦区教育信息化微论坛环节,几位校长做了发言。卢湾高级中学何莉校长以“A1+5G双擎驱动下的学校破局之路”为题,介绍了学校联合知名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构建动态、开放的教育生态系统;超越知识技能,构建指向胜任AI+5G时代的素养的课程;改善学习评价,助力智能化个性化学习的具体做法。最后,华东师大顾小清教授做了点评,鼓励大家继续学习分析支持精准教学、精准教研。
  卢湾高级中学还为与会者提供了精彩的5G+AI的各类课程:陈华老师的化学课通过AI大数据分析学生作业,诊断出学生共有的三个问题,从而确定教学内容,并借助VR技术帮助学生沉浸式地体验可视范围有限、危险系数高的实验;通过5G现场连线化工厂,让学生建构起书本知识和化工实际的联系。课后提供AR软件,可以回看纯碱化工整个生产工艺,帮助学生实现线上和线下混合式学习。
  丁悦老师的语文课本运用中文在线阅读平台和mindmaster思维导图软件进行整本书阅读,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对章节内容进行思维可视化梳理,通过平台进行交流互鉴,整合修改,实现了分层化与个性化教学。
  孙庆华老师的AI普及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课程,利用SenseStudy平台学习人工智能领域最为流行的python语言,可以直观地看到代码的执行结果,便于同学理解和运用。
  沈计春老师的无人驾驶小车项目,要求小车具有自主运行、独立执行任务能力,叠加了对“颜色识别”与“图像处理”的能力要求,凸显了“人工智能+”的跨界内涵,为学生构建了广阔的想象空间。通过对车辆的设计与控制,将严守交规、礼让行人、自觉停车、顺车掉头、规划路线等技能操作内化为现代公民的综合素养。
  张晓骏老师的机甲大师课程把电竞游戏与理工知识结合在一起。学生需要自己搭建机器人、编写人工智能程序。这个项目让喜欢游戏的学生爱上了编程,让喜欢编程的同学收获了成功。
  郭乐峰老师的课程使用MR (Mixed Reality) 混合现实技术,用技术消融虚拟与现实的边界。通过MR设备让学生将虚拟世界与真实的环境连接在一起,创造出一种与教学情境相符的虚拟现实的空间。未来学校老师将根据专业背景,学生的学情与MR技术人员一起打造出更多适合于学生探究的实验,丰富学校的人工智能课程体系。
  作为黄浦区推进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建设的一张名片,卢湾高中主动适应5G互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学校形态的重塑,大力推进“AI+5G”智慧高中建设,一方面重塑教育外部结构,让来自社会的教育资源多元、丰富、数字化,随时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另一方面变革教育内部结构,以学习者为中心,开发人工智能+课程群,开展深度学习、自适应学习、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等探索,培养创新性、智能型人才,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版权所有 上海市卢湾高级中学 沪ICP备15052465号
地址:斜土路885号 Tel:(021)63056603 Email:lwgj@hpe.cn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4129号